丞相宠示白羊御酒之作

进酒彤闱盏未干,春怀元老在长安。
双壶犹带崤山雪,一酌能消塞北寒。
好是弟兄同受赐,更邀宾客共交欢。
逡巡若遇头纲品,感激方明壮士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丞相宠示白羊御酒之作》是宋代张舜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张舜民,字芸叟,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其文学成就和历史地位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张舜民的生平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是理解这首古诗的关键。据资料显示,张舜民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及第,曾历任多个官职,如襄乐令、环庆帅高遵裕幕僚、监察御史等。他在官场上的直言敢谏和刚直的性格使他多次因政治事件被牵连而受到贬斥。然而,他的文学成就却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誉。

深入探究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也极为重要。《丞相宠示白羊御酒之作》描绘了一幅春宴图景,进酒之时尚未干杯,长安元老的春天怀抱便已经显现。诗中“进酒彤闱盏未乾,春怀元老在长安”两句展现了主人翁对友人的深情与敬意,同时也体现了宴会的热闹与欢愉。此外,诗中的“双壶犹带崤山雪,一酌能消塞北寒”以及“好是弟兄同受赐,更邀宾客共交欢”,不仅表现了宴会的气氛,更透露出作者对于友情和团结的赞美之情。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丞相宠示白羊御酒之作》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政治背景。张舜民的诗作常常蕴含着对国家兴衰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一点在其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能够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丞相宠示白羊御酒之作》不仅是宋代诗歌艺术的典范,也是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宋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领悟人生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