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龙井辩才退居

南山北山天接连,西湖环山水涵天。
佛宫鳞鳞割人境,胜日杖履相周旋。
久闻龙井未得到,神龙卧靳俗语喧。
脱身干戈偶不死,步屧十里沙石坚。
眼明见此屋突兀,修廊广殿钟鼓传。
笋芽供羹坐取饱,茶乳沃舌听谈禅。
塔中老人呼不起,至今墙壁尚炽然。
诸孙其谁嗣衣钵,但见持律俱精专。
吾身误落世缨网,白发未解忧患缠。
问龙乞地一席许,作庵共结香火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龙井辩才退居》是宋代张扩所创作的一首诗歌。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感悟。以下是对该诗歌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扩,字彦实,一字子微,宋饶州德兴人,为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张扩在仕途上曾历经坎坷,南渡后历任多个重要职务。
  1. 诗歌原文
    南山北山天接连,西湖环山水涵天。
    佛宫鳞鳞割人境,胜日杖履相周旋。
    久闻龙井未得到,神龙卧靳俗语喧。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歌开篇便用“南山北山天接连”来勾勒出一幅连绵起伏的山峦画面,随后通过“西湖环山水涵天”进一步扩展了这幅画卷,形成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图景。这里的“西湖”,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照,也隐喻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和谐。
  • 人文景观描绘:诗中的“佛宫鳞鳞割人境”描绘了一个宗教建筑群,其精细的建筑结构仿佛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巧妙地融入了周围的环境之中。
  • 情感表达:通过对“龙井辩才退居”的具体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寺院环境,更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这种描写既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其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 哲理思考:“久闻龙井未得到,神龙卧靳俗语喧”,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他宁愿像“神龙”一样隐居深山,也不愿被外界的喧嚣所影响。
  1. 艺术特色
  • 语言运用:诗歌的语言清丽而富有韵味,尤其是“龙井辩才退居”这一部分,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词汇,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 意象构建: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精心选取,既有自然的山川湖泊,也有人文的寺庙建筑,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过龙井辩才退居》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
  • 文化价值:该诗歌在中华文化传承和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其成为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文献。

《过龙井辩才退居》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到之处,更在思想深度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认识。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