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葺西斋

川舟真有待,勿叹滞塘坳。
自古荆榛地,岂容鸾凤巢。
君才宜柱石,我志老衡茅。
从此延风月,新诗与细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葺西斋》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诗词作品,而非司马光或李宪的作品。《和葺西斋》是张耒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境遇的一种反思与表达。以下是一些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和葺西斋》的作者是张耒,他是一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少年游》和《风流子》等。张耒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深受人们喜爱。
  2. 诗句解析:《和葺西斋》中的第一句“川舟真有待,勿叹滞塘坳”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旅途的看法,意味着人生的航道充满了变数,不应叹息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自古荆榛地,岂容鸾凤巢”则反映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挑战,认为即使是荒芜之地,也有生存的权利。这两句诗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作者的豁达和超脱。第三句“君才宜柱石,我志老衡茅”中的“柱石”、“衡茅”分别象征着坚强与稳固,反映出作者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社会角色的不同理解。最后两句“从此延风月,新诗与细嘲”则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和诗歌。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和葺西斋》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志向与现实矛盾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