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之宛丘赠寄参寥

萧然耳目清,驱马别都城。
岸断秋光出,川平雨气横。
浮生归物理,闲景付诗情。
岁晚江湖客,何为滞玉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都之宛丘赠寄参寥》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张耒(生卒年不详),字文潜,号柯山,宋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的官职变动,曾在多个地方任职,包括润州、颍州、汝州等,晚年在陈州隐居。
  • 文学成就:张耒擅长诗歌、赋文及散文,其作品在当时颇受推崇。《出都之宛丘赠寄参寥》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词原文
  • 首联:“萧然耳目清,驱马别都城。”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清新景象和心情,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 颔联:“岸断秋光出,川平雨气横。”通过具体的景象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色,既有视觉的美也有听觉的感受。
  • 颈联:“浮生归物理,闲景付诗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认为世间的浮华终会归于平淡,而诗则是表达这种情感的最佳途径。
  • 尾联:“岁晚江湖客,何为滞玉京。”诗人以此抒发了自己远离政治中心、寻求心灵归宿的愿望。
  1. 主题思想
  • 离愁别绪:通过对京城的回忆和告别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离别时的不舍。
  • 哲学思考:诗句中的“浮生”、“闲景”等词语,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与领悟。
  • 艺术表达: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示了诗人精湛的文学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诗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所见所感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 个人境遇:张耒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这首诗或许也反映了他在官场上的失意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 语言精炼: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个字句都经过精心设计,充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特点。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张耒个人的文学成就体现,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现代文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1. 现实意义
  • 审美启示: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现代人提供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享受和审美体验。
  • 生活感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出都之宛丘赠寄参寥》这首古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