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吹我衣,左右入石壁。
石色寒更青,萧萧响枯枥。
深行方惨淡,路尽两崖辟。
群山岔然来,千里平若席。
兹惟东周壤,气象雄万国。
山河拱别都,自古帝皇宅。
轘辕天设险,坐制万夫力。
周公卜迁鼎,彼肯事无益。
天寒僮仆愁,岁晚霜霰逼。
缅思垂堂戒,揽辔三叹息。
下崿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下崿岭》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作品。
张耒,人称宛丘先生或张右史,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知名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还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侍郎等重要职务。他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抒情与咏史,其代表作有《少年游》和《风流子》等。
下面将详细探讨《下崿岭》,并进一步分析张耒的文学创作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学价值:《下崿岭》作为张耒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独特见解。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张耒对东周时期地理环境的描述,以及对山河拱卫帝都的感慨,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美学特质。
文学风格:张耒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质朴却不失文采。在《下崿岭》中,通过对阴风、石壁、枯枥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态度。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审美倾向,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理想。
文化传承意义: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张耒的《下崿岭》不仅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递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对于现代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历史地位:张耒的生平与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不仅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文臣,也是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通过研究他的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风格特点,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张耒的《下崿岭》不仅是一首表达山水之美的诗作,更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艺术魅力,还能够领略到宋代乃至整个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都是一部值得深入探索和欣赏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