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离淮阴闻汴水已下呈七兄

朝离淮阴市,春水满川平。
依依道边人,送我亦有情。
千里积雪消,布谷催春耕。
人家远不见,柳色烟中明。
轻舟鸣桹子,野静遥相应。
连网收泼剌,嘉鱼饱南烹。
平生晤语欢,促膝联弟兄。
相逢古难得,白发老易生。
樯乌飞更北,汴柳绿相迎。
从今淮山梦,却在凤凰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离淮阴闻汴水已下呈七兄》是宋朝诗人张耒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张耒(994年—1077年2月17日),字文潜,号懒堂,北宋末年的文学家,与苏轼、黄庭坚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创作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多表现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及对自然的热爱。

  2. 作品原文
    朝离淮阴市,春水满川平。
    依依道边人,送我亦有情。
    千里积雪消,布谷催春耕。
    人家远不见,柳色烟中明。
    轻舟鸣桹子,野静遥相应。

  3. 作品赏析

  • 诗中“朝离淮阴市”开篇即设定了时间与地点,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春天早晨离开淮阴市的场景。这里的淮阴市,作为故事背景的设置,为接下来的叙述提供了必要的地理和文化环境。
  • “春水满川平”则生动地描述了淮河两岸春天的景象,春水满川平这一细节描绘,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依依道边人,送我亦有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心情,以及周围人的不舍之情,增添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 “千里积雪消,布谷催春耕。”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从寒冷的冬天过渡到温暖的春天,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 最后一句“野静遥相应。”则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远方景色的宁静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内外合一的和谐美。

《初离淮阴闻汴水已下呈七兄》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张耒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