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碑叹

上虞溪湖十四处,昔日是田纳官赋。
逢秋民间欠灌溉,县官作文告后土。
民间以田浚溪湖,田上官赋却抱输。
闲时潴水旱时用,纵未全熟无全逋。
古来人心平似砥,今来人心薄于纸。
不念平人输赋苦,情愿自为悠久计。
大臣奏事怡天颜,以民为基古已然。
况乃民间推己有,明知食是民之天。
此事传来犹未久,为雨为云翻覆手。
拽碑使平命工磨,别镌奇文垂不朽。
鬼神诃护屹不移,至今碑上光陆离。
噫嘻人心不如石,使我叹息重叹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拽碑叹》并非由宋代诗人张侃所作,而是由清代诗人袁枚所作。这是一首描写水利工程和农民与官家之间矛盾的诗歌,通过上虞溪湖十四处的变迁,反映了从农田灌溉到赋税征收的过程,以及其间农民与官府之间的矛盾。

《拽碑叹》通过对古代农田水利与赋税制度的描绘,深刻揭示了人心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这首诗以上虞溪湖十四处为背景,描述了农民在面对秋收时面临的灌溉问题以及县官对民间欠灌溉问题的处理方式。诗中不仅展现了古代农田水利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所处的艰难地位和对公正的社会期待。

这首诗反映了从农田灌溉到赋税征收的过程,以及其间农民与官府之间的矛盾。诗中的“逢秋民间欠灌溉,县官作文告后土”等句子,揭示了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忍受种种不公待遇。诗中提到的“古来人心平似砥,今来人心薄于纸”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人心冷漠、缺乏同情的批判。

《拽碑叹》还反映了农民对于官员的态度和行为的看法。诗中提到“大臣奏事怡天颜,以民为基古已然”,表达了农民对于官员的不满,认为官员应该以民为本,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政绩和利益。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进步意义,体现了农民对于公正和平等的追求。

《拽碑叹》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反映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水利工程和农民生活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展示了农民在面对不公时的勇气和智慧。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的时代意义,它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也提供了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启示。

《拽碑叹》是一首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诗歌,通过对上虞溪湖十四处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农民与官府之间的矛盾和不公现象。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一部能够启迪人们思考历史、社会和文化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