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溪湖十四处,昔日是田纳官赋。
逢秋民间欠灌溉,县官作文告后土。
民间以田浚溪湖,田上官赋却抱输。
闲时潴水旱时用,纵未全熟无全逋。
古来人心平似砥,今来人心薄于纸。
不念平人输赋苦,情愿自为悠久计。
大臣奏事怡天颜,以民为基古已然。
况乃民间推己有,明知食是民之天。
此事传来犹未久,为雨为云翻覆手。
拽碑使平命工磨,别镌奇文垂不朽。
鬼神诃护屹不移,至今碑上光陆离。
噫嘻人心不如石,使我叹息重叹息。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可以看出是一首反映民间疾苦和对官员的讽刺之作。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上虞溪湖十四处,昔日是田纳官赋。”这是在说,上虞的十四个地方,过去都是农田,现在却被征收了官税。这里,“上虞”是地名,“溪湖”可能指的是某个湖泊或水系,“昔日”则表示过去的情况。

第二句:“逢秋民间欠灌溉,县官作文告后土。”这是说到了秋天,农民们因为欠缴官税而无法进行灌溉,而知县却写了一篇文章去祈求土地之神。这里的“逢秋”指的是秋天,“民间欠灌溉”是指农民们因未缴税款而不能正常使用水源,“县官作文告后土”是指知县向土地之神祈求降雨。

第三句:“民间以田浚溪湖,田上官赋却抱输。”这是说,农民们用田地来疏通溪湖,但是官府仍然要收他们的赋税。这里的“民间以田浚溪湖”是指在农民们使用田地来改善水利设施,“田上官赋却抱输”是指尽管农民们努力,但官府仍然要求他们缴纳税款。

第四句:“闲时潴水旱时用,纵未全熟无全逋。”这是说,农民们在农闲时积蓄雨水,以便在旱季使用;即使没有完全成熟,也不会欠缴税款。这里的“闲时潴水”是指在农闲时收集雨水,“旱时用”是指在旱季用来饮用或灌溉,“纵未全熟无全逋”是指即使庄稼没有全部成熟,也不会欠税。

第五句:“古来人心平似砥,今来人心薄于纸。”这是说,自古以来人们的内心都是平和的,就像磨刀石一样光滑;而现今的人们内心却像纸一样脆弱。这里的“古来人心平似砥”是指古代的人们内心平静如砥柱一般稳定,“今来人心薄于纸”是指现今的人们内心却如同薄纸一般脆弱易碎。

第六句:“不念平人输赋苦,情愿自为悠久计。”这是说,那些不抱怨的人宁愿自己承担长期的负担,也不希望政府能够减轻他们的税收压力。这里的“不念平人输赋苦”是指那些不抱怨的民众不愿意承受长期的赋税负担,“情愿自为悠久计”是指他们愿意为了长期的稳定而忍受短期的困难。

第七句:“大臣奏事怡天颜,以民为基古已然。”这是说,大臣们向皇帝汇报情况,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这里的“大臣奏事”是指大臣们向皇帝汇报国家的情况,“怡天颜”是指使皇帝愉快,“以民为基”是指以人民为基础。

第八句:“况乃民间推己有,明知食是民之天。”这是说,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认识到粮食是人民的天职。这里的“况乃民间推己有”是指即使是普通人也理解到自己拥有的是国家的根本,“明知食是民之天”是指明白食物对于人民的重要性。

第九句:“此事传来犹未久,为雨为云翻覆手。”这是说,这件事情还没有过多久就被传开。这里的“此事传来犹未久”是指这件事情很快被传播开来,“为雨为云翻覆手”是指它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第十句:“拽碑使平命工磨,别镌奇文垂不朽。”这是说,有人命令工匠磨掉碑上的不平之处,并刻上了奇异的文字以留名后世。这里的“拽碑使平命工磨”是指有人命令工匠磨掉碑面上的不平之处,“别镌奇文垂不朽”是指工匠将这块碑文雕刻得非常奇特,使其能够流传千古。

第十一句:“鬼神诃护屹不移,至今碑上光陆离。”这是说,这块碑文被鬼神保佑着,屹立不动。这里的“鬼神诃护”是指鬼神保护这块碑文不受破坏,“屹不移”是指它坚定地屹立在那里。而“至今碑上光陆离”则是指这块碑文历经岁月依然光彩夺目、色彩斑斓。

最后一句:“噫嘻人心不如石,使我叹息重叹息。”这是诗人对这种人性的讽刺和感叹。这里的“噫嘻人心不如石”是指诗人感叹人心不如石头坚硬,“使我叹息重叹息”则是指这种讽刺让诗人深深地感到无奈和悲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