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屋雕屏展,红筵绣箔遮。
傍云灯作斗,近树彩成花。
风月胜千夜,笙歌如一家。
人丛妨过马,天色误啼鸦。
铜漏春声换,银潢晓影斜。
楼前山未卸,火气烘朝霞。
吴兴元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兴元夕》是宋代诗人张先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
作者简介: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因其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被后人尊称“张安陆”。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传奇,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曾担任过多种官职,包括安陆县的知县。
诗歌原文:
朱屋雕屏展,红筵绣箔遮。
傍云灯作斗,近树彩成花。
风月胜千夜,笙歌如一家。
人丛妨过马,天色误啼鸦。
铜漏春声换,银潢晓影斜。
楼前山未卸,火气烘朝霞。诗词赏析:《吴兴元夕》是张先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生动描绘,通过对节日繁华场景的精细描述,展现了宋代元宵节的独特风情。诗中“朱屋雕屏展,红筵绣箔遮”两句,以富丽堂皇的景象开篇,通过“傍云灯作斗,近树彩成花”等句进一步绘制了节日夜晚的璀璨灯火与绚丽多彩的装饰。此外,“风月胜千夜,笙歌如一家”表达了节日夜晚人们享受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丝忧愁,如“人丛妨过马,天色误啼鸦”,暗示节日的喧嚣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行人的生活。最后,“楼前山未卸,火气烘朝霞”以自然景观作为收尾,强调了节日气氛的热烈和盛大。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宋代元宵节夜晚的盛景。
《吴兴元夕》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记录了宋代元宵节的热闹与美丽,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风俗,同时感受到作者张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