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郡都官

列郡二千石,所理我与共。
临淮守最贤,万口交一颂。
彼邦困飞蝗,我境欲集凤。
彼民粒不充,我黍地无空。
严乎如秋霜,巨猾弗得纵。
断乎如蓍龟,吏法不敢弄。
铃斋昼观书,朱轓春劝种。
明堂购众材,我公实梁栋。
行吐胸中奇,勋名光有宋。
贱生何为者,碌碌备僚从。
天幸所与薄,半岁侍羁鞚。
燕雀势力小,鹅雁食口众。
贫贱两虽甘,沥恳辄披控。
朝廷重为邑,外台荐方用。
岂惟进寸蹠,抑可利微俸。
私心觊公举,如昔望郡贡。
媒炫士所丑,未罪已自讼。
公如飞一章,举族免饥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知郡都官》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郡守的赞扬,描绘了其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郡守如同秋天的霜严正无私,严厉打击邪恶,严格执行法律,使得地方秩序井然,鼓励农耕,广纳贤才,对国家贡献巨大。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原文与译文
  • 原文:列郡二千石,所理我与共。临淮守最贤,万口交一颂。彼邦困飞蝗,我境欲集凤。彼民粒不充,我黍地无空。严乎如秋霜,巨猾弗得纵。断乎如蓍龟,吏法不敢弄。铃斋昼观书,朱轓春劝种。明堂购众材,我公实梁栋。行吐胸中奇,勋名光有宋。
  • 译文:在郡守的领导下,各地官吏与我共同管理地方事务。临淮郡的太守最为优秀,他的政绩得到了众人一致称赞。而邻郡则遭受了飞蝗灾害,而我境内则是丰收之景,希望聚集凤凰。邻民因缺乏食物而饥饿,而我的土地却是丰饶的。郡守如同严冬般严厉,严厉打击邪恶行为,执法严格,不敢随意放纵。郡守勤奋好学,昼夜研读经书;春天里鼓励农民耕种,购买了大量的建筑材料,修建了明堂,为国捐躯。郡守还提出了许多治国良策,为宋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诗人强至通过赞美郡守的政绩,表达了对清廉政治和良好治理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仕途经历和对国家的忠诚。
  1. 艺术特色与价值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对比,突出了郡守在地方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象征手法,表现了郡守的严明公正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 价值:这首诗不仅是一篇赞美郡守的诗篇,也是一篇关于如何治理地方的指导性文献。它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仍有借鉴意义。

《上知郡都官》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作。它不仅赞美了郡守的政绩和精神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治理经验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