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蕴忠上人歙砚

山僧有砚名龙尾,此石来从歙溪水。通明直可照发毛,莹滑不容安手指。
案上长疑片月生,匣中自有浮云起。苍然颜色涵秋波,不学端州夸嫩紫。
溪匠琢为寒瓦形,如从铜雀初飘零。只仍故状不复改,独有乱点生繁星。
高闲上人妙书札,什袭藏来时一发。拂开轻雾磨烟煤,挥洒霜毫冰纸滑。
咄嗟此砚何为哉,世上别有润色材。胡不往焉与徘徊,日濡大笔把诏裁,无久滞此空尘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蕴忠上人歙砚》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山林深处得佳名,碧玉如冰照眼明。
自古此泉皆未有,人间何处更堪听?

这首诗描绘了歙州(今安徽黄山市)的美玉歙砚之美。前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手法,将歙砚比作碧玉般清澈明亮的宝石,让人仿佛看到那如同冰雪般的光泽在眼前闪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歙砚的独特性和稀有的赞美之情,强调这种珍宝自古以来都没有过人可以欣赏到,而在世间也找不到可与之媲美的东西。

整首诗以“山林深处得佳名”开头,既体现了歙州的自然环境之美,又暗含了歙砚作为珍贵宝石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描绘和赞美,诗人王安石不仅表达了对歙砚的喜爱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