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国博中斋诗

天下以中为大本,天地得中能自生。
古之圣贤一用中,政刑礼乐万事平。
于戏后世中道丧,政分宽猛刑重轻。
礼非俭陋则奢僭,乐不专一须锵铿。
其间万事亦颇僻,或过不及谁与绳。
今公奋然力追救,大署中字为斋名。
谓中之迹不可见,粲焉其道存六经。
尚书洪范有皇极,春秋王道为权衡。
在易之爻贵二五,于诗无邪义甚明。
子思著篇究根柢,王通命说垂仪刑。
夜探群书味中理,鸡鸣而作还奉行。
出处语默皆时中,措诸万事无侧倾。
有时宾至相与乐,咏歌亦作中和声。
檐前竹树有中色,四序不改长青青。
公今一州贰守政,千里犹变中庸氓。
异时朝廷赞天子,扩之四海中道成。
至得摄齐升公斋,一听中论退服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通判国博中斋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

“二年三月在长安,万里相逢喜欲狂。
客里光阴真易过,醉来天地任相当。
风尘未改先生帽,岁月难留白发生。
莫怪老夫吟味苦,此身犹是少年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安石与友人国博中斋在长安相会的场景和感受。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二年三月在长安”说明他们是在春天相聚;”万里相逢喜欲狂”则表达了相见时的喜悦心情。

中间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主题:”客里光阴真易过,醉来天地任相当。”诗人感叹自己身处旅途之中,时间飞逝而不可追回,并且在酒后纵情欢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