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曾节夫

曾子别经月,相思如几秋。
不应行役叹,却为贾胡留。
雨后湖光满,梅边春意浮。
须君细商略,晴日共茶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曾节夫》是宋代诗人张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张栻,字敬夫,又字钦夫,号南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杰出学者和官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创作风格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张栻生于宋汉州绵竹,后迁居衡阳。他是南宋右相张浚之子,与朱熹并称为道学大师。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的政治变动,从参赞父浚幕府到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如吏部侍郎和静江府知府等。他不仅是一位政治人物,还是一位深通儒家经典的学者,师从胡宏,以古圣贤自期。
  • 学术贡献:张栻在儒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注重义利之辩。他的著作包括《易说》、《论语解》、《孟子说》及《南轩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1. 作品原文
  • 这首诗题为《寄曾节夫》,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时间的流转和友人的离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寄托情感。
  1. 创作特点
  • 情感真挚:诗歌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展现了真挚的情感交流。
  • 意境深远: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事变迁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感慨与思考。
  • 文化内涵丰富:诗歌不仅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如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1. 文学价值
  • 文学形式:《寄曾节夫》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体裁,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形式的掌握和运用技巧。
  • 艺术手法: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 文化传承:作为宋代文学作品之一,它对后世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作用,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社会评价
  • 历史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当代评价:在当代,这首诗仍然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它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寄曾节夫》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篇,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