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霜二首其一

天与司花细细论,秋花虽是殿花军。
拒霜假得后凋操,造化岂容先策勋。
浓著胭脂潮醉晕,蹙成玉板摺裙纹。
游蜂识尽千红紫,只这寒芳竟不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拒霜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张明中创作的一首宋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游蜂识尽千红紫,只这寒芳竟不闻。
    九月清霜可拒哉,芙蓉刚欲拒霜开。
    不知拒着清霜后,还有三冬傲雪材。

  2. 诗句解释

  • 游蜂识尽千红紫:蜜蜂已经识别了所有的红色和紫色的花朵,唯独对于这株寒露中的芙蓉花不屑一顾。
  • 九月清霜可拒哉:面对九月里凛冽的寒霜,芙蓉花似乎在说:“难道我就要在这寒霜面前屈服吗?”
  • 芙蓉刚欲拒霜开:芙蓉花似乎正要抗拒那寒冷的霜气,想要在霜降之时开放。
  • 不知拒着清霜后,还有三冬傲雪材:不知道是在拒绝了那寒霜之后,是否还能有像梅花那样能在冬天傲立霜雪的品质。
  1. 主题思想
  • 诗人通过对比其他花卉与芙蓉花的不同命运,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不忍心看到它凋谢的感慨。
  •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
  1. 艺术手法
  • 比喻:将芙蓉花比作刚开放的花朵,而其他的花卉则被比作已经凋零的花。
  • 拟人:赋予了芙蓉花以生命和情感,使其在寒霜中依然坚韧不拔。
  • 象征:芙蓉花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本色。
  1. 鉴赏评价
  • 这首诗通过对芙蓉花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
  •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 创作背景
  •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地点等信息,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因此只能根据诗的内容来推测其创作背景。
  •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芙蓉花有着深厚的感情,可能是出于对其独特品质的欣赏,也可能是受到生活中某些经历的影响。

《拒霜二首其一》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宋词。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芙蓉花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思考和赞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