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绝山原春亦妍,一栏红药小池边。
淡妆玉脸半醒醉,高拥檀心相后先。
头重小垂娇眩日,肌明偏喜掩轻烟。
如何客里生疏手,不折红香来几前。
斋前红黄心芍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斋前红黄心芍药》是宋代文学家张明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但据资料显示,他的诗歌创作在宋诗中颇具影响力,其作品多被收录于《言志集》等文献中。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情感,诗人以斋前的芍药花为引子,通过对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首句“斗绝山原春亦妍”,便将芍药置于群峰竞艳之中,展现出春日里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接下来诗句“一栏红药小池边”则进一步细化了这一景象,将芍药置于池畔,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诗中的“淡妆玉脸半醒醉”和“高拥檀心相后先”,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芍药的形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状态。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为丰富,既有外在的自然之美,也有内在的精神之醉。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如“头重小垂娇眩日”描绘了芍药花朵因微风轻拂而产生的动态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肌明偏喜掩轻烟”则形容芍药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嫩,如同轻烟一般朦胧。这些细节的描述,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在形式上严谨,在内容上也极富诗意。
《斋前红黄心芍药》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更是一个蕴含深刻情感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还能深入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