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蔡瞻明知府

公才只合在瀛洲,一笑何能欲枕流。
日者简书成六凿,天其盘错到三休。
栏干静倚江涛阔,舟楫冷摇烟雨秋。
大手家风传相业,高情莫易搅清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蔡瞻明知府》是明代诗人曹勋所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鉴赏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曹勋(1238年—1314年),字显侯,号松隐,浙江慈溪人,南宋遗民。元末明初著名诗人、画家,与宋濂、刘基并称“元末三大家”。
  1. 诗歌原文
    公才只合在瀛洲,一笑何能欲枕流。
    日者简书成六凿,天其盘错到三休。
    栏干静倚江涛阔,舟楫冷摇烟雨秋。

  2. 白话翻译

  • 公才能应当在瀛洲,我笑你怎么想去卧流波。
  • 日者的奏章如同凿开六个洞,上天的安排让我在官场上停留了三次。
  • 我独自站在栏杆上,望着宽阔的江面和摇橹的小舟,感受到秋天烟雨中的寂寞和冷清。
  1. 创作背景
  • 曹勋在靖康元年(1126)被金兵从燕山押解北归,受徽宗半臂绢书后逃回南方。
  • 建炎元年(1127)秋,他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南下。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以及个人遭遇的无奈。通过对比自己的才华与现实困境,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仕途的执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 “公才只合在瀛洲”,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以及对政治地位的期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当前政治环境的失望和无奈。
  • “一笑何能欲枕流”,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他渴望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现实却让他感到绝望。这种情感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 “日者简书成六凿,天其盘错到三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感慨。他认为自己的命运已经被安排好,无法改变,只能接受现实。这种情绪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栏干静倚江涛阔,舟楫冷摇烟雨秋”,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心境。他独自站在栏杆上,面对着宽阔的江面和摇橹的小舟,感受到了秋天烟雨中的寂寞和冷清。这种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和蔡瞻明知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曹勋的创作意图及其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