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上月

姑苏台上月,倒景浮天河。石梁卧长洲,垂虹跃金波。
丛薄散兰麝,水底流笙歌。歌声未断樽前舞,越兵夜入三江浦。
吴王沉醉未及醒,不知身已为降虏。响靸廊前珠翠横,采香径里喧鼙鼓。
西施和泪下珠楼,回首吴宫隔烟雾。姑苏台殿变秋蓬,荆棘沾衣泣寒露。
至今风月动凄凉,馀址石桥尚如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姑苏台》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全诗如下:

姑苏台上月,
曾照越王愁。
至今夜深后,
还对石头楼。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苏州城上空明月高悬的情景。月亮曾经照亮过吴国君主勾践(即越王)在姑苏台上的忧郁时刻,而现在它依旧静静地挂在夜晚的天空中,陪伴着人们度过孤独和寂寞的日子。”至今夜深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受,暗示即使时光流逝,那些美好的回忆也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杜牧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通过月亮这一自然元素,传达出一种怀旧与感慨的情绪。姑苏台作为古代苏州城的象征之一,在诗歌中成为了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方。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并且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总的来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