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湛非摇,真源常在。
直指性海,总别无碍。
星分月现,光涵法界。
寄语诸方,莫作拟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非湛非摇,真源常在。
直指性海,总别无碍。
星分月现,光涵法界。
寄语诸方,莫作拟解。
国清曹源为书名已复说偈云’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题国清寺僧智仙画》。这首诗是苏轼对国清寺僧人智仙的赞颂之作,通过描写智仙的绘画艺术和其与苏轼之间深厚的友谊,赞美了智仙的智慧与才能。
苏轼在诗中提到“国清曹源为书名”,指的是他曾经游览过名为国清的寺院,并在那里看到了名为曹源的书卷。曹源是唐代诗人曹邺的字,他的书法和文学才华在当时很有名望。苏轼通过提到曹源的名字,表达了对曹源作品的赞赏。
苏轼提到了曹源所画的书卷,并说这些书卷已经多次被重复讲述或诵读。这说明曹源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苏轼还提到了曹源的画作。他称赞曹源的画技高超,能够生动地表现事物的本质。通过描绘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曹源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同时,苏轼也表达了自己对曹源画艺的敬佩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曹源作品的描述,赞美了曹源的智慧与才能,展现了他在文学和绘画领域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