稂莠日已长,匆匆芟薙初。
来时露沾屩,归去月侵锄。
一腹馁犹甚,百骸勤有馀。
吾无力耕苦,谬读古人书。
观理稼
介绍
《观理稼》:诗中田园之思
《观理稼》,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内心的挣扎与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梅尧臣是宋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他早年以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在仁宗皇祐三年召试后,赐进士出身。由于学士赵概等十余人的推荐,他被授为国子监直讲,累迁至都官员外郎,并参与修撰《唐书》。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如其诗歌般光鲜,他在官场上的坎坷经历,使得他更多地将情感投射到诗歌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写实风格。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稂莠日已长,匆匆芟薙初。来时露沾屩,归去月侵锄。
一腹馁犹甚,百骸勤有余。吾无力耕苦,谬读古人书。
首句“稂莠日已长”,描绘了田间杂草丛生的情景,反映出农田中杂草的生长速度远大于庄稼,暗示着农民们辛勤耕耘却难以收获的辛苦。次句“匆匆芟薙初”则表达了他们在收割后的匆忙与疲惫感。第三句“来时露沾屩”,描绘了收割归来时,露水打湿了鞋袜的情景,反映了农民们劳作的辛苦以及他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接下来的“归去月侵锄”,描绘了夜晚回家路上月光洒在锄头上的景象,表达了农民们对土地的依恋。
最后两句“一腹馁犹甚,百骸勤有余”,则是对农民们生活状态的深刻揭示。尽管他们的肚子因为饥饿而显得异常沉重,但他们的骨骼却在不停地承受着劳动的压力,这种矛盾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辛。尾句“吾无力耕苦,谬读古人书”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知识的渴望。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耕种田地,却误读了古代的书籍。这种自嘲和讽刺的意味,让这首诗显得更加深刻而有力。
《观理稼》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幅画,通过梅尧臣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世界。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农民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梅尧臣的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内心的挣扎与无奈。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