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屯田知楚州

淮南木叶惊,淮上使君行。
天外高帆出,沙头候吏迎。
夜潮通废埭,秋月满孤城。
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屯田知楚州》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
    淮南木叶惊,淮上使君行。
    天外高帆出,沙头候吏迎。
    夜渐通废埭,秋月满孤城。
    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

  2. 诗歌赏析

  • 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怀:诗歌开篇“淮南木叶惊”描绘了秋季的自然景象,而“淮上使君行”则引入了人物,使整个场景显得生动且具有画面感。接着,“天外高帆出”和“沙头候吏迎”两句,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示了使君出行的繁忙与庄重,以及地方官员的热情接待。
  • 结构布局与情感表达:“夜渐通废埭”与“秋月满孤城”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来加深诗句的情感深度。这种结构上的对称美,使得诗歌在形式上也呈现出一种和谐与美感。最后一句“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既表达了对前贤文翁的敬仰,也批判了楚地轻俗的社会风气,体现了作者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 艺术手法与语言特色:该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每句七个字,韵脚严格押韵,展现了宋诗的严谨风格。在用词方面,诗人选用了如“淮南木叶惊”、“淮上使君行”等意象,既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色,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使得诗歌既有外在的视觉美也有内在的情感深度。此外,诗人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夜渐通废埭,秋月满孤城”,通过对比秋夜的寂静与白天的繁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1. 创作背景:《魏屯田知楚州》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风俗的关注及其在文学创作中体现的思想情感。这首诗通过对使君出行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间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魏屯田知楚州》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