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木叶惊,淮上使君行。
天外高帆出,沙头候吏迎。
夜潮通废埭,秋月满孤城。
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

【注释】1.魏屯田:指北宋名臣范仲淹。2.楚州,今江苏淮安。3.淮南木叶惊:指深秋时节树叶凋零的景象。4.淮上使君行:使君,古代对刺史、太守的雅称。5.天外高帆出:形容船帆很高。6.沙头候吏迎:沙头,即沙洲或河滩。7.废埭:废,废弃;埭,古制,水陆交汇处所筑之堤坝。8.孤城:孤立无依的城市。9.文翁化:指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治理蜀地,推行教化,百姓安居乐业的故事。

【赏析】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改革政治,提倡儒学,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本诗为范仲淹晚年退居苏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家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首联“淮南木叶惊,淮上使君行”,描写了深秋时节,树叶凋零的景象,以及使君(即官员)在淮上行走的情景。这里,“惊”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写出了落叶纷飞的秋天景象,也表现了使君行走时的匆匆忙忙。

颔联“天外高帆出,沙头候吏迎”,进一步描绘了使君行船的场景。天外的高帆,沙头的候吏,都表现出使君行程的繁忙和急迫。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交通不便,使君出行不易的情况。

颈联“夜潮通废埭,秋月满孤城”,则转入对夜景的描绘。废埭,即废弃的堤坝,秋月映照着孤城的景色,给人一种静谧而又深沉的感觉。这里的“满”字用得极妙,既描绘了秋月的明亮,又表现出孤城的孤独与寂寞。

尾联“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文翁,即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他以教化为先,推行教化,使蜀地百姓安居乐业。而如今,虽然国家安定,却仍有人轻视教化,这不禁让人感慨万分。

这首诗通过对使君出行的场景、夜潮通废埭的夜景以及文翁教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忧虑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