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畔去,云壑付清机。
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松门正投宿,竹笠带馀晖。
谁爱杼山句,使君应姓韦。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姑苏台畔去:
- “姑苏台”通常指的是苏州的著名景点——姑苏台,这里可能是诗人游览或停留的地方。
- “去”,表示离开的动作,暗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或背景。
- 云壑付清机:
- “云壑”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付清机”则是指将一切烦恼和杂念都放下,寻求内心的平静。
- 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景。
- 野策过寒水:
- “野策”可能指的是野外的小路或简朴的步行方式。
- “寒水”指冷冽的水,暗示着诗人行走在寒冷的环境中。
- 这句话传达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坚韧。
- 山童护衲衣:
- “山童”可能指的是山林间的孩童,“护衲衣”则是保护或照顾着衣物。
- 这里的“衲衣”指的是僧人穿的简单衣物,可能意味着诗人自己也是出家人或修行者。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甚至得到了当地人的帮助。
- 松门正投宿:
- “松门”可能是指松树环绕的门楼,“投宿”则是指投宿或休息。
- 这表明诗人找到了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可能是寺庙或是某个提供住宿的场所。
- 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旅途的辛劳有了一定的补偿。
- 竹笠带余晖:
- “竹笠”是一种用竹子制成的帽子,“带余晖”则是指带着夕阳的余晖。
- 这里的“余晖”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而“竹笠”则强调了诗人在户外活动的实用性。
-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仍在户外活动的场景,可能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或是欣赏美景。
- 谁爱杼山句:
- “杼山”是苏州的一个地名,可能是诗人此行的目的地或灵感来源。
- “谁爱”表达了一种探询或求知的态度。
- “使君应姓韦”则是在询问是否有人对这位“使君”的故事或者背景感兴趣。
- 这里的“使君”可能指的是一位官员,而“姓韦”则表明了其家族背景或与韦氏家族的关联。
梅尧臣的《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江南山水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文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