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下黄溪

黄溪晚来泊,得见田家微。
刺艇斜阳下,耕洲载耒归。
牛鸣向牢犊,犬喜入人衣。
复有返樵者,檐枯翘雉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下黄溪》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晚归的农忙景象,展现了田家生活的细节和农村的宁静之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文学家,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和精湛的诗歌艺术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情况,以及文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1. 诗词原文
    黄溪晚来泊,得见田家微。
    刺艇斜阳下,耕洲载来归。
    牛鸣向窂犊,犬喜入人衣。
    复有返樵者,檐枯翘雉肥。

  2. 诗意解析

  • “黄溪晚来泊”:描述了诗人抵达一个名为黄溪的地方的时间是傍晚,给人一种静谧而宁静的感觉。
  • “得见田家微”:表明诗人目睹了田间的普通农家生活,感受了他们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
  • “刺艇斜阳下”:描绘了夕阳下的船只和船上的人,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和谐的氛围。
  • “耕洲载来归”:展现了农耕生活的繁忙场景,反映出乡村劳作的辛勤与乐趣。
  • “牛鸣向窂犊”: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活中的动物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
  • “犬喜入人衣”:通过狗儿进入人们的衣服这一细节,传达出乡村生活中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 “复有返樵者”: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循环与规律性,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 “檐枯翘雉肥”:以自然景观作为背景,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同时也反映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

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还能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