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宋中道宅棕榈

青青棕榈树,散叶如车轮。
拥萚交紫髯,岁剥岂非仁。
用以覆雕舆,何惮克厥身。
今植公侯第,爱惜知几春。
完之固不长,只与荠本均。
幸当敕园吏,披割见日新。
是能去窘束,始得物理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宋中道宅棕榈》是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1. 诗歌原文
    青青棕榈树,散叶如车轮。
    拥萚交紫髯,岁剥岂非仁。
    用以覆雕舆,何惮克厥身。
    今植公侯第,爱惜知几春。
    完之固不长,只与荠本均。
    幸当敕园吏,披割见日新。
    是能去窘束,始得物理亲。

  2. 诗歌赏析

  • 写实与含蓄:《咏宋中道宅棕榈》体现了梅尧臣诗作中典型的写实风格,反对过于华丽的辞藻和西昆体的影响。他的写作追求自然、平淡的表达,使得作品充满了含蓄之美。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官场腐败的批判。
  • 象征与隐喻:在这首诗中,棕榈树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员,它也成为了作者情感的象征。棕榈树的“散叶如车轮”可能暗示着权力的象征,而“岁剥岂非仁”则表达了对权力滥用的担忧。同时,棕榈树被用来覆盖豪华的车辆,这进一步强调了其与富贵生活的关系。
  • 政治讽刺:诗中的“今植公侯第,爱惜知几春”揭示了当时官场中权力的滥用,以及人们对于权力的追逐。通过棕榈树的比喻,诗人批评了那些只顾个人利益,忽视公共利益的行为。
  • 哲理思考:“完之固不长,只与荠本均”反映了诗人关于时间与变迁的思考。这句话意味着即使是最珍贵的东西也可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原有的价值,这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 生态关怀:诗中的“披割见日新”可能指的是棕榈树的更新换代,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这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 社会评论:通过对棕榈树的描写,诗人间接地批评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包括官场的腐败和人们的贪婪。这种通过自然现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梅尧臣的《咏宋中道宅棕榈》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评。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对社会的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