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
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词:

  1. 作者背景
  •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是北宋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他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尤其擅长咏物诗、边塞诗和怀古伤今诗,在宋诗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 诗词原文
    玉盘叠捧溪女归,
    鱼鳞作室待水婓。
    花房半拆蜂儿闹,
    山鸟惊飞树影微。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首两句写景细腻,通过“玉盘”“溪女”“鱼鳞”“水婓”等意象营造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画面。第三句则转入对动态景象的描绘,“花房半拆蜂儿闹”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山鸟惊飞树影微”则以动衬静,更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灵动感。
  • 情感表达:整首诗词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境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不仅是梅尧臣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之作。通过对这首诗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还能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