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
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以“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两句起兴,写山中重台梅。重台梅是梅的变体,因梅树开花时,花簇丛集,形如覆瓦,故称重台梅。“玉盘”、“溪女”,用拟人法写出梅花之娇美。“鱼鳞作室”“待水婓”,则写出了重台梅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其环境与溪女有异曲同工之妙。

颔联写静物,以“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两句收束全篇,点出主题。“竹间山鬼”暗指诗人自己,“入夜啼”既形容声音凄婉动听,也写出山鬼的孤独寂寞;“古庙久闭谁启扉”则写出了世道衰微、人情淡漠的现实。

颈联“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承前启后,将诗人的身世与屈原、芙蓉、木兰联系起来。屈原在流放期间,虽处境艰难,但志节不移,终以忧愤而死去;芙蓉、木兰则是古代传说中的女子,她们或为仙家所爱,或被世人所弃,都是命运多舛、寄意深远的象征。

尾联“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以“香草”和“嘉禾”比喻贤臣良将。贾谊曾上书给文帝,要求废除肉刑,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然而绛侯周勃、灌婴二人专权,文帝不得不罢绛灌二臣的兵权,致使文帝不能任用贤才。“香草嘉禾徒菲菲”,就是对这种现实的讽刺和批评。

【答案】

译文:

正仲前往灵济庙观赏重台梅

玉盘中盛着溪女的芳容,鱼鳞似的花瓣像小屋等着水滋润。

竹间山鬼入夜啼叫,古庙已久无人开启。

屈原被贬离乡去漂泊,芙蓉、木兰寄托着他的哀伤。

贾谊没有被征召来京任职,只能眼睁睁看着香草和嘉禾空自茂盛。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中通过描写重台梅的外貌特征和所处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境优美高远,富有哲理意味。

首句“玉盘叠捧溪女归”,以“溪女”代指梅,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梅花的婀娜姿态。诗人以“叠捧”二字描绘梅花枝繁叶密,层层叠叠,犹如仙女捧着玉盘归来。接着写“鱼鳞作室待水婓”,运用拟人手法,将梅花比作美人,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同时暗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恶劣。“竹间”一词,不仅表明了梅花生长的具体位置,也为下文埋下伏笔。“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两句,承接上文,进一步渲染气氛。诗人用“竹间山鬼”暗指诗人自己,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处境和内心情感。“古庙久闭”则说明诗人生活的世道衰微、人情冷漠的现实。“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两句承接上文,以屈原、芙蓉、木兰等历史人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悲慨。

“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两句,以贾谊未能得到朝廷重用的事实为鉴,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现实的不满情绪。诗人以“香草”和“嘉禾”比喻贤臣良将,指出他们虽然忠诚勤勉地为国效力,但由于政治黑暗、奸臣当道而无法施展才华。最后两句总结了全诗主旨,即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品质和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