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冈新路平,东岭新亭成。
岭上松万株,岭下泉一泓。
松未龙鳞老,泉曾虎迹行。
虎去岂不渴,松今岂不生。
泉无百尺绳,安见甘与清。
松无百岁人,安见千丈荣。
道人能喻道,莫使世人惊。
我来开醉眼,不似阮步兵。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然后结合着具体的语境,分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倾向。

“南冈新路平,东岭新亭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向南的山冈上,平坦的新路已铺好;向东的山岭上,新亭已经建成了。

“岭上松万株,岭下泉一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岭上生长着万株松树,岭下流淌着一条泉水。

“松未龙鳞老,泉曾虎迹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松木没有长出龙鳞般的纹路,泉水曾经是老虎的足迹。

“虎去岂不渴,松今岂不生。”“虎去”句中“渴”指口渴的意思,这里比喻虎虽离去,但虎穴尚在,人难免不感到口渴;“松今”句中“生”是指生长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虎离开这里,难道人们不感到口渴吗?松树现在虽然生长起来,难道不是虎留下的吗?

“泉无百尺绳,安见甘与清。”“百尺绳”指百尺之绳,即高不可攀、不可及的悬崖绝壁;“安见”意思是哪里能见到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泉水没有百尺高,怎么能说它甘甜和清澈呢?

“松无百岁人,安见千丈荣。”“百岁”指一百个春秋,“千丈荣”指高过千丈的松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松树没有百岁的人长寿,又怎能看见那高过千丈的松树呢?

“道人能喻道,莫使世人惊。”“道人”指僧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和尚(僧人)能明白佛理,不要使世人吃惊。

“我来开醉眼,不似阮步兵。”“醉眼”指迷糊不清的眼睛。“阮步兵”指的是晋朝名士阮籍,他嗜酒如命,常常喝得烂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来到万松亭,像喝醉了一样睁不开眼睛,不像阮籍那样饮酒而醉。

【答案】

译文:

向南的山冈上,平坦的新路已铺好;向东的山岭上,新亭已经建成了。岭上生长着万株松树,岭下流淌着一条泉水。松木没有长出龙鳞般的纹路,泉水曾经是老虎的足迹。虎离开了这里,难道人们不感到口渴吗?松树现在虽然生长起来,难道不是虎留下的吗?泉水没有百尺高,怎么能说它甘甜和清澈呢?松树没有百岁的人长寿,又怎能看见那高过千丈的松树呢?和尚(僧人)能明白佛理,不要使世人吃惊。我来到万松亭,像喝醉了一样睁不开眼睛,不像阮籍那样饮酒而醉。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先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山冈平直宽敞,新路已经铺好;山岭东面建起一座新亭子。这一联写景,语言简练、生动,既写出了山冈的特点,也点明时间地点,为下文的写景作铺垫。

颔联以松和泉为意象,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松树的高洁,同时以泉比人之清白,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

颈联通过虎和泉的对比表现了虎虽已离去,但虎穴尚在,人们难免不感到口渴;松树现在虽然生长起来,但松树本身并不生长,是虎留下的痕迹,所以不能称其为松树。这一联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说:“道人能喻道,莫使世人惊。”意思是说:和尚(僧人)能明白佛理,不要使世人吃惊。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他的隐退之意。

全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既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又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