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子思以卷来见

明珠与翡翠,中国反好之。
诗书出邹鲁,诵学无蛮夷。
服彼而习此,养骍安问犁。
古者耕钓士,处心殊处卑。
譬彼乃可语,吾病强扶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僧子思以卷来见》是梅尧臣的作品,表达了对文化交流和教育普及的赞赏。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梅尧臣是北宋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兼文学理论家,他以诗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其诗风清新自然,质朴无华。他的诗作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梅尧臣的一生经历了从文官到学者的转变,他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 作品原文
  • “明珠与翡翠,中国反好之。诗书出邹鲁,诵学无蛮夷。”这句话以明珠和翡翠为比喻,强调了中国对外来文化的欣赏和接纳。
  1. 作品鉴赏
  • 此诗中“明珠与翡翠”象征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中国反好之”则表达了对中华文化魅力的自豪感。同时,通过将诗书比作邹鲁(指古代的文化中心邹国),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视。
  • 后文“服彼而习此,养騂安问犁”则描绘了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意在说明学习和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性。

《僧子思以卷来见》作为梅尧臣的一首代表作,不仅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北宋时期文人对世界文化的积极态度和开放心态。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宝,也是研究宋代文化、教育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文献。通过深入分析梅尧臣的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