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希真堂并蒂菊》是北宋诗人梅执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宋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前辈风流扫地空,秋香无复伍春红。旋培数本当幽砌,忽作双英满翠丛。可但断金私雨露,故应连璧傲霜风。得来称瑞毋轻剪,留此甘棠寿醉翁。
- 译文:曾经的才子风流云散,秋日里的花香不再像昔日那样灿烂。我培育了几株菊花,种在幽静的角落。忽然间,两朵并蒂的菊花盛开,充满了整个花园。虽然这些菊花只是用来表达对主人的赞美(”可但断金私雨露”),但也应当像并蒂的月亮一样(”故应连璧傲霜风”),因为它们给主人带来了长寿和健康(”得来称瑞毋轻剪”)。因此,留下这些美丽的菊花,让主人享受它们的祝福,同时也为这个美丽的庭院增添了一抹亮色。
- 作者简介
- 梅执礼:南宋诗人、词人、文学评论家。字和胜,婺州(治今浙江金华)人。徽宗宣和五年(1123)进士,历官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等职,因忤秦桧而被罢免。后来出任滁州知州,因上书劝高宗南渡而遭秦桧迫害,被赐死。其著作有《文安集》。
-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思想内涵: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即使在乱世中,也能保持本色,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 历史背景
- 创作背景:据史料记载,梅执礼在担任宋朝官职期间,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最终被贬至滁州知州。在任期间,他积极改革,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深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激烈,他的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最终不幸遭遇不幸。这段经历使他更加珍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也使得他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
- 名家点评
- 评析鉴赏:梅执礼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赢得了后人的评价。他的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更通过这些景色传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社会责任感。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宋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滁州希真堂并蒂菊》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作品,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梅执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政治风波中的无奈和悲壮。这首诗不仅是宋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