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知宗喜雨

蕴隆尤更觉天穹,谁道滂沱正伏中。
风卷海潮雷助势,夜占星毕月移宫。
黄云轇轕村村喜,碧玉淙琤处处通。
前日勤民均此念,尊前一笑大家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和知宗喜雨》是南宋诗人阳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作者背景
  • 原文: 蕴隆尤更觉天穹,谁道滂沱正伏中。风卷海潮雷助势,夜占星毕月移宫。黄云轇轕村村喜,碧玉淙琤处处通。
  • 作者: 阳枋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字宗骥,号字溪,宋合州巴川人。他在理宗淳祐元年时被赐进士出身,并历任多个官职,包括昌州监酒税、大宁理掾、绍庆学官等。他的作品《易说》、《字溪集》也展示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
  1. 诗歌内容解析
  • 第一联“蕴隆尤更觉天穹”: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现象的独特感受,其中“蕴隆”指的是自然界的深厚与厚重,而“天穹”则指广阔的天空。诗人通过这一描述,传达了对天地间广阔景象的敬畏之情。
  • 第二联“谁道滂沱正伏中”: “滂沱”形容雨水众多,这里特指雨势猛烈。“正伏中”则表明在最炎热的时候下雨,是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此联揭示了诗人对于这种天气变化的惊奇与好奇。
  • 第三联“风卷海潮雷助势”: 描述了风力强大到能卷起大海的浪花,同时伴随着雷声,增强了自然力量的壮观感。
  • 第四联“夜占星毕月移宫”: 这句描绘了夜晚观星的情景,星宿移动,月亮移动,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
  • 第五联“黄云轇轕村村喜”: 描述了黄色的云彩覆盖了整个村庄,使得每个村落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 第六联“碧玉淙琤处处通”: 以清澈的溪水声比喻雨滴落下的声音,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 《三和知宗喜雨》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构建了一个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的场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情感真挚: 诗人对自然的描写充满了深情,无论是风卷海浪、雨落星辰还是山间溪流,都流露出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语言精炼: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文学技巧。
  1. 诗歌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 历史价值: 《三和知宗喜雨》不仅是阳枋个人创作成就的象征,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高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
  • 社会影响: 该诗作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提升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力,也激励了后世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与表达。

《三和知宗喜雨》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