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避地

依山茅屋两三间,与世相遗尽日闲。
背拥蓝屏半天碧,面对参差横架山。
径草蒙头云覆屋,泉甘土肥似盘谷。
剑峰林密杳无边,绵峡潭深幽莫烛。
有鲜可食美可茹,康乐和平长自饫。
有时拂石弄泉声,有时策杖登山去。
山中日沈山月出,岩暝林晦总佳适。
平石如台倚山隈,准拟结茅闲读易。
尚论古人得我心,商傅周姜汉子陵。
好共栽桃艳长春,却恐渔父来相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山避地》是一首宋代大诗人阳枋创作的宋词,广为流传,现已被收藏于唐诗宋词之中。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阳枋是宋词创作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生平资料相对有限,但可以从其作品中窥见其文学造诣和文化背景。《云山避地》作为阳枋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他在词作方面的深厚功底和独到见解。
  2. 诗词原文:《云山避地》的原文如下:“依山茅屋两三间,与世相遗尽日间。背拥蓝屏半天碧,面对参差横架山。径草蒙头云覆屋,泉甘土肥似盘谷。剑峰林密杳无边,绵峡潭深幽莫烛。”
  3. 诗词赏析:《云山避地》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泉甘土肥似盘谷”,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而“有时拂石弄泉声,有时策杖登山去”则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
  4. 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阳枋作为宋代词人,他的词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看,《云山避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其次,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使得整首词既富有节奏感又具有深度;最后,其意境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6. 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云山避地》所展现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云山避地》不仅是阳枋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自然和谐共生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