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徐居厚寺簿

度江见三白,飞雪为谁妍。
因山行毕役,忧国且愿年。
眷言灵驾发,绵延属车骈。
阳侯既效职,滕六敢自贤。
阁阴不忍下,竣事即堕前。
山林亦缟衣,挥洒纷素筵。
似与孤臣泪,同作珠贝编。
岂无访戴舟,拘文不容牵。
感君相料理,语妙堪流涎。
奈何补天手,袖此鉴湖堧。
不受邻僧米,颜公合忧煎。
挼挲映雪眼,纵臾吟诗肩。
同时天下名,一日方九迁。
君不策高足,馀子烦后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酬徐居厚寺簿》是宋代诗人许及之的作品。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的一种复杂心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敏感和细腻。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诗人简介
  • 许及之,字深甫,是宋温州永嘉人,生于孝宗隆兴元年。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颇丰,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包括分宜县知、诸军审计等。
  1. 诗歌原文
    度江见三白,飞雪为谁妍。因山行毕役,忧国且愿年。眷言灵驾发,绵延属车骈。阳侯既效职,滕六敢自贤。阁阴不忍下,竣事即堕前。山林亦缟衣,挥洒纷素筵。似与孤臣泪,同作珠贝编。岂无访戴舟,拘文不容牵。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的“度江见三白”和“飞雪为谁妍”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江南见到的白色物体,可能是雪花或某种白色的植物。这种景象可能引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可能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忧国且愿年”表达了他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忧虑。这里的“愿年”可以理解为希望国家能够长治久安,而“忧国”则直接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关注。
  • 政治隐喻:诗中的“阳侯既效职,滕六敢自贤”以及“岂无访戴舟,拘文不容牵”等句子,可能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隐喻。这里的“阳侯”可能指的是一个官员或是某种象征,而“滕六”则指代了一个具体的人物。

《次韵酬徐居厚寺簿》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文学作品,也是理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和政治哲学的重要文本。对于有兴趣深入探究古代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