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暇远寻庐阜游,只消护国也深幽。
种莲惠远谁还往,得酒渊明自献酬。
恶句多惭居唱首,高吟长许作遨头。
请看十八人同社,尽是人间第一流。
护国寺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护国寺诗》是宋代诗人许景衡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护国寺诗》:
作者介绍:《护国寺诗》的作者许景衡,字少伊,世称横塘先生。他出身于温州瑞安,是宋徽宗时期的进士,曾担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因直言进谏和反对童贯而被贬斥,后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直至逝世。
诗歌背景:该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37年左右,当时钱惟演担任尚书令,负责管理朝政。诗中通过描绘秋日山中的寺庙景象,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
诗歌内容:《护国寺诗》首句“碧云红树万山秋”,用丰富的色彩勾勒出秋意浓厚的山景,碧绿的云彩与红叶映衬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展现出秋日的斑斓。第二句“种莲惠远谁还往”,表达了对古迹灵踪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敬仰。第三句“得酒渊明自献酬”则赞美了陶渊明的高洁品质,以及他在饮酒赋诗中所体现出的自在洒脱。第四句“恶句多惭居唱首,高吟长许作遨头”,表现了许景衡对自己作品的谦逊态度,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最后一句“请看十八人同社,尽是人间第一流”,则是对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高度赞扬,认为他们都是世间一流的文学大家。
《护国寺诗》不仅体现了许景衡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