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庵款梅

梅花惆怅三年别,香锁空庭几风月。
今年花发主人归,依旧主人贫彻骨。
小枝分立砚屏边,无酒酬春烛焰寒。
数叶残书翻未了,唤起山童敲凤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方庵款梅》是宋代诗人许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梅花惆怅三年别,香锁空庭几风月。今年花发主人归,依旧主人贫彻骨。小枝分立砚屏边,无酒酬春烛熖寒。数叶残书𬙆未了,唤起山童敲凤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梅花之间深厚的情感,通过梅花的盛开与凋零,反映了主人翁的生活境遇和精神世界,充满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李方庵款梅》是宋代诗人许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其原文如下:
梅花惆怅三年别,香锁空庭几风月。
今年花发主人归,依旧主人贫彻骨。
小枝分立砚屏边,无酒酬春烛熖寒。
数叶残书𬙆未了,唤起山童敲凤团。。

在探讨这首诗时,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诗歌内容:这首诗通过梅花的变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诗中“梅花惆怅三年别”一句,表达了诗人与梅花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岁月变迁带来的感慨。而“香锁空庭几风月”则描绘了一个充满梅花香气却无人欣赏的庭院景象,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艺术手法:许棐在创作《李方庵款梅》时,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小枝分立砚屏边”中的“小枝”,不仅是梅花的枝条,也象征着文人的笔迹或学问,寓意着文人在困境中的坚持与执着。此外,诗中的意象如“残书𬙆未了”,暗示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不忘追求知识的精神。

  3. 文化背景:《李方庵款梅》创作于宋代,这个时期文人墨客普遍关注自然之美,并将其作为抒发个人情感的载体。《李方庵款梅》中的梅花不仅代表了自然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4. 历史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李方庵款梅》作为宋代的一首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文学发展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许棐通过描绘梅花这一主题,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和深刻的思想感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李方庵款梅》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还通过梅花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艺术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诗词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