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惆怅三年别,香锁空庭几风月。
今年花发主人归,依旧主人贫彻骨。
小枝分立砚屏边,无酒酬春烛焰寒。
数叶残书翻未了,唤起山童敲凤团。
【注释】
李方庵:即李流芳,字茂叔,号临川先生,明代著名诗人、画家。款梅:题写梅花诗。惆怅:悲伤。三年:指作者离开家乡已三年了。香:梅花的芬芳香味。空庭:空旷的庭院。几:几乎。风月:自然景物。今年花发主人归:今年春天,你回家来了。依然:依旧。主人:指梅花。贫彻骨:穷得连骨头都要卖掉了。小枝分立砚屏边:小枝上挂着的梅花像一枝枝笔,横放在砚台边的石桌上。无酒酬春烛焰寒:没有酒来招待春天的烛光(象征梅花在寒冷中独自开放)。数叶残书翻未了,唤起山童敲凤团:有几页破旧的书翻了也没有读完,我只好叫山童去把茶炉里的水烧热,煮一壶好茶喝。凤团:一种宋代名茶,用松萝茶叶制成。
【赏析】
《李方庵款梅》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作者与友人李流芳离别后的寂寞生活。诗中以梅花为友,通过描写梅花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怀念之情。
首联“梅花惆怅三年别,香锁空庭几风月。”诗人用“惆怅”一词,表达自己离别故人后的心情。梅花被比喻成一位惆怅的女子,她在空旷的庭院里,香气四溢,仿佛是被锁住一般,无法自由地绽放。这一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梅花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孤独和寂寞。
颔联“今年花发主人归,依旧主人贫彻骨。”诗人感叹今年的梅花再次盛开,而自己却已经归来,但发现故乡已经变得贫困不堪,甚至连骨头都要卖。这一联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故人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无奈和辛酸。
颈联“小枝分立砚屏边,无酒酬春烛焰寒。”诗人描述自己在家中的小院里,看到梅花挂在砚台上,就像一支支笔一样竖立在那里。没有酒来招待春天的烛光,显得非常冷清。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形象,以及诗人在家中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人之久别的思念之情。
尾联“数叶残书翻未了,唤起山童敲凤团。”诗人发现家中的几页残书还没有读完,于是叫山童去烧一壶好茶喝。这个动作象征着诗人在面对生活的困苦时,依然保持着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