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侍郎归许昌一首

凤鸟跄跄,其羽仪仪。
其集伊何,梧桐之枝。
鸿飞冥冥,其翼差差。
其止伊何,清泠之池。
朝廷于公,夫岂不知。
国有大疑,爰度爰咨。
公虽家居,如在庙堂。
国之大经,论讨靡忘。
徐徐公车,在汴之郊。
薄言追之,以永今朝。
泛泛公舟,在河之阴。
薄言维之,以慰我心。
公赐我言,我斯藏之。
何以报之,羔羊素丝,秉德不遗。
公饮我酒,我斯酬之。
何以祝之,秀发庞眉,受福无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范侍郎归许昌一首》是宋代彭汝砺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凤凰的描写和对范侍郎归乡的祝愿,展现了一种深厚的君臣情谊与国家大义。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送范侍郎归许昌一首》是由宋代诗人彭汝砺创作的作品。彭汝砺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其作品多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
  2. 诗歌内容:诗中“凤鸟跄跄,其羽仪仪。其集伊何,梧桐之枝”描绘了一只凤凰翩翩起舞,它的羽毛仪态万千;“鸿飞冥冥,其翼差差。其止伊何,清泠之池”则描述了鸿雁南飞,其翅膀划过水面留下涟漪;“朝廷于公,夫岂不知。国有大疑,爰度爰咨”表达了朝廷对范侍郎的了解和信任,以及他在国家面临重大疑问时所发挥的作用;最后两句“徐徐公车,在汴之郊”意味着范侍郎即将启程,踏上返回许昌的道路。
  3. 艺术手法:彭汝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凤凰、梧桐、鸿雁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性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朝廷的忠诚以及对官员职责的重视。
  4. 情感表达:诗中的凤凰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生物的喜爱,也隐喻了范侍郎的形象和品质。范侍郎如同这只凤凰一样高贵优雅,为国家和朝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范侍郎归乡的祝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期望。
  5.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凤凰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常常用来表示高贵和神圣。而梧桐、鸿雁等意象则更多地与秋天、离别和迁徙有关。这种文化背景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6. 历史意义:虽然这首作品本身并不属于某一特定的时期或流派,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深度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

《送范侍郎归许昌一首》是一首充满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表达了对国家和朝廷的忠诚、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