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 秦淮夜月

劝客新楼,鸣筝上酒,夜凉人爱秋深。何似过、赏心佳处,依约湖阴。东望寒光缥缈,烟水阔、短笛销沉。阑干近,胜时种柳,清到如今。
凌波又成误约,自佩环飞去,暗想遗音。重省江城倦客,醉拥秋衾。谁家一掬红泪,孤雁远、湿逗罗襟。石城晓,数声又递寒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凰台上忆吹箫·秦淮夜月”是宋代著名词人彭履道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被后人广泛传颂。下面将围绕其创作背景、原文内容、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
  •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作于北宋末年,具体时间为宋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南宋小朝廷尚未建立,而金兵却不断南侵,国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借古咏史,抒发了对故都的眷恋与对亡国之痛的感慨。
  •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典型的婉约派风格,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境变化。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江南夜景,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1. 原文内容
  • “劝客新楼,鸣筝上酒,夜凉人爱秋深。何似过、赏心佳处,依约湖阴。”词中的首句便是对词题的直接点明。词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夜晚,客人在新楼上品酒奏乐,享受着秋日的凉爽。这里的“湖阴”指的是金陵(今南京)附近的地方,词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环境。
  • “东望寒光缥缈,烟水阔、短笛销沈。”接下来,词人的视线转向了远方,他看到了远处湖面上泛起的寒光,以及宽阔的江水。在这里,短笛的声音逐渐消失在水天一色的辽阔之中。这一部分不仅描写了景色,更表达了词人在此刻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1. 主题思想
  • 词中主要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亡国之痛的感慨。这种情感深深植根于词人的心中,使他在面对故国时无法忘怀过去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灭亡时刻的恐惧和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1. 艺术特色
  • 在艺术手法上,《凤凰台上忆吹箫》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首先,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夜晚。其次,词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例如,通过“寒光缥缈”和“烟水阔”的对比,以及短笛声的消失,暗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常。
  • 此外,词人在作品中还巧妙地使用了拟人和象征等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通过这些手法的应用,词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的情感世界。

《凤凰台上忆吹箫·秦淮夜月》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词人的创作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