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广教僧寺

似病元非病,求闲方得闲。
残僧六七辈,败屋两三间。
野外无供给,城中断往还。
同参木上座,与汝住茶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广教僧寺》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贾岛,唐代著名诗人,以其严谨的诗歌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著称,被后世尊为“诗奴”。他的诗作多写自然景物,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2. 原文节选:“似病元非病,求閒方得閒。残僧六七辈,败屋两三间。野外无供给,城中断往还。同参木上座,与汝住茶山。”通过这四句节选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贾岛对僧人简朴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3. 主题思想:此诗反映了贾岛对于禅宗思想的追求,尤其是他对“闲”的理解和体悟。诗中的“残僧”象征着孤独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而“同参木上座”则暗示了与高僧对话的修行过程。
  4. 艺术特色:贾岛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用“似病元非病”来形容内心的平静,以及用“同参木上座”来强化修行的主题。这种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显得意味深长。
  5. 历史背景:《寓广教僧寺》的创作背景与贾岛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在长安应试失败后,长期居住在寺庙中,与僧侣为伍,这些经历都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的诗歌创作。

《寓广教僧寺》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和追求的诗作,也是唐代文化和佛教禅宗思想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也能体会到贾岛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