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泉南守赵表之

天遣高人下别峰,谅无官事汩胸中。
香来海外沈烟碧,果熟林间荔子红。
曹植诗篇疏入社,裴休参问远同风。
萧然丈室维摩诘,何日文殊对此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泉南守赵表之》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反映了他的隐逸生活和高洁情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寄泉南守赵表之》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中意境与风格,可推测为南宋时期。曾几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生活和创作深受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
  • 生平简介: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1. 作品原文
  • 首句:“天遣高人下别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将人比作高人,暗示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 第二句:“谅无官事汩胸中。”意味着诗人摒弃了官场的纷扰,心境达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
  • 第三句到第六句:“香来海外沈烟碧,果熟林间荔子红。”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既有海上的烟雾缭绕,又有林间的果实红艳,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 尾句:“曹植诗篇疏入社,裴休参问远同风。”这句诗引用了曹植和裴休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崇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在《寄泉南守赵表之》中,曾几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诗意。
  • 思想内核:这首诗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文化意义
  • 审美追求:在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有着极高的追求,曾几的这首诗就是这种审美追求的体现。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历史影响:曾几的诗歌在宋代乃至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他的许多诗作被后人传诵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情趣。

《寄泉南守赵表之》不仅是一首美丽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的艺术作品。它不仅是曾几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