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陆倅闻雨之韵

白昼雷驱风入城,艳阳天气太阴生。
方看云墨浓翻汁,俄骇天河倒泻声。
布谷殷勤休劝客,添丁长大即归耕。
落南少有知音者,且与候虫相对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陆倅闻雨之韵》是宋朝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夏日雷雨的壮观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原文
    白昼雷驱风入城,
    艳阳天气太阴生。
    方看云墨浓翻汁,
    俄骇天河倒泻声。
    布谷殷勤休劝客,
    添丁长大即归耕。
    落南少有知音者,
    且与候虫相对鸣。

  2. 译文
    白天雷电驱散狂风进入城市,
    阳光明媚的天气突然变得阴沉。
    刚看到乌云翻滚如墨翻汁,
    立刻被天河倾泻的声音震惊。
    布谷鸟殷勤地不停劝人不要外出,
    孩子长大后就会回家耕耘。
    在南方很少有真正理解的人,
    暂且与候鸟一起鸣叫。

  3. 赏析

  • 《和陆倅闻雨之韵》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夏日雷雨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诗中的“白昼雷驱风入城,艳阳天气太阴生”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夏日雷雨前的宁静与变化,以及雷雨到来时的震撼力量。
  • “方看云墨浓翻汁,俄骇天河倒泻声”进一步运用比喻,将雷雨前的云层比作墨水般浓重,将雷雨声比作天河倾泻的巨响,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雷雨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与美丽。
  • 最后两句“布谷殷勤休劝客,添丁长大即归耕”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曾丰作为宋代著名诗人的艺术造诣和深邃思想。
  1. 创作背景
  • 《和陆倅闻雨之韵》创作于宋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据现有资料显示,曾丰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具有较高文学素养和文化成就的诗人。
  •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有关,也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但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考证和研究。
  1. 艺术特色
  • 《和陆倅闻雨之韵》以简洁明快的笔法,将夏日雷雨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雷雨前的云层比作墨水般浓重,将雷雨声比作天河倾泻的巨响,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雷雨之中。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人还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得整首诗既有韵律美,又有节奏感。

除了以上关于《和陆倅闻雨之韵》的介绍外,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 曾丰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 在欣赏曾丰的诗歌时,不仅要关注其字面意义,还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 曾丰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研读曾丰的作品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和陆倅闻雨之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展示了曾丰卓越的创作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和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