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列圣规模大,雨露涵濡山海外。
椎卉之民半冠带,恬不复它馀百载。
前守诸公方略偏,藩篱漫浪耳目前。
版图之地半腥膻,恬不复谁馀百年。
白囊新报潢池弄,诏公借我海南重。
金鼓戒严曾未动,汶阳田已归禹贡。
功成不居颂者谁,乐石虽坚有泐时。
亘千馀里儿童知,牢不可解去后思。
归欤更了中原事,抵掌挈还河朔地。
竹书不尽帛相继,回头今刻公之细。
代人题琼守归疆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人题琼守归疆堂》是宋代曾丰的作品,其内容主要涉及对前朝列圣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守边官员的赞誉。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和平景象和官员的功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边疆安宁的向往。
诗中“前朝列圣规模大,雨露涵濡山海外”两句展现了历代先贤治理国家的宏伟格局和恩泽如雨的润泽之德。这种对历史的回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先贤智慧与恩泽的敬仰,也暗示了国家治理的长远性和深远影响。
“椎卉之民半冠带,恬不复它余百载”表达了边疆民族的和谐与安宁。诗中用“半冠带”形容当地民众的生活状态,暗示了边疆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前守诸公方略偏,藩篱漫浪耳目前”则批评了前任官员的治理策略不够得当,缺乏远见与规划。这里的“藩篱漫浪”比喻官员们未能有效地防御外敌或内部隐患,使得边疆地区面临诸多挑战。
“版图之地半腥膻,恬不复谁余百年”强调了由于前守官员的疏忽,边境地区长期受到外来侵扰,导致百姓生活困苦,难以过上和平安稳的日子。
《代人题琼守归疆堂》不仅是一首赞美边疆和平与官员功绩的诗歌,也是对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刻反思的作品。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宋代文人对于国家治理、边疆安全以及历史责任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