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列圣规模大,雨露涵濡山海外。
椎卉之民半冠带,恬不复它馀百载。
前守诸公方略偏,藩篱漫浪耳目前。
版图之地半腥膻,恬不复谁馀百年。
白囊新报潢池弄,诏公借我海南重。
金鼓戒严曾未动,汶阳田已归禹贡。
功成不居颂者谁,乐石虽坚有泐时。
亘千馀里儿童知,牢不可解去后思。
归欤更了中原事,抵掌挈还河朔地。
竹书不尽帛相继,回头今刻公之细。
这首诗是代人题琼守归疆堂,作者不详,大约是南宋末年或元初的作品。诗的主题是对前守诸公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和对前守诸公功绩的敬仰。
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及注释:
- 前朝列圣规模大,雨露涵濡山海外。
- 前朝列圣:指历史上的皇帝们。
- 规模大:形容前朝皇帝们的治理规模宏大。
- 雨露涵濡:比喻皇帝们如同雨露般恩泽四方。
- 椎卉之民半冠带,恬不复它馀百载。
- 椎卉之民: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民。
- 半冠带:指有地位的士人或官员。
- 恬不复它馀百载:形容这些地区的人民平静地生活了很长时间,没有遭受战争的困扰。
- 前守诸公方略偏,藩篱漫浪耳目前。
- 方略偏:指前守诸公制定的政策不全面或者有所偏差。
- 藩篱漫浪:比喻前守诸公的边防措施不够严密。
- 耳目前:指这些措施只是在眼前起作用,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 版图之地半腥膻,恬不复谁馀百年。
- 版图之地:指国家的疆域。
- 腥膻:指少数民族地区。
- 恬不复谁馀百年:形容这片地区和平安定,没有人为祸百年。
- 白囊新报潢池弄,诏公借我海南重。
- 白囊新报:指新的情报或者消息。
- 潢池弄:指暗地里的活动或者阴谋。
- 诏公:指朝廷的命令。
- 海南重:指海南岛的重要地位或者战略意义。
- 金鼓戒严曾未动,汶阳田已归禹贡。
- 金鼓戒严:指军队准备战斗的状态。
- 汶阳田已归禹贡:指汶阳县的土地已经回归到国家的统治之下。
- 功成不居颂者谁,乐石虽坚有泐时。
- 功成不居:指取得成就后不自满自足。
- 颂者谁:指歌颂功绩的人是谁。
- 乐石虽坚有泐时:指虽然石头坚固,但仍然会有磨损的时间。
- 亘千馀里儿童知,牢不可解去后思。
- 亘千馀里:形容距离非常遥远。
- 儿童知:指当地的儿童都知道这个地方。
- 牢不可解:形容这个地方的历史或文化深厚,难以解释清楚。
- 去后思:指离开这个地方后会一直怀念它。
- 归欤更了中原事,抵掌挈还河朔地。
- 归欤:表示回到原来的国家或者地方。
- 更了中原事:指重新完成中原地区的统一事业。
- 抵掌:用手相握,表示亲近或商量。
- 挈还河朔地:指带着河朔地区回到自己的国家统治下。
- 竹书不尽帛相继,回头今刻公之细。
- 竹书:指古代的书籍记录。
- 帛相继:指用丝绸书写的文字连绵不断。
- 回头今刻公之细:指现在重新雕刻这些文字,以纪念前守诸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前守诸公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和对前守诸公功绩的敬仰。诗中通过对比描绘了前守诸公的政策、边防措施以及国家的疆域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同时,通过对历史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