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立堂堂古白眉,一龙一象殿江西。
春秋多寡弟兄是,朝暮往还宾主谁。
藤坐蒲团邀二妙,其间着我成三笑。
无夏无夷迹自融,不儒不释心相照。
远公送出如欲留,陶令辞行如欲休。
殊觉上蓝今胜践,少分前辈旧风流。
这首诗是明朝隆庆年间诗人陈琏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分析:
诗句解释与注释:
- “壬戌仲春隆庆因老留上蓝与琏老往还余续至相过浃旬言别” —— 这是诗的开头,提到作者在壬戌年(即隆庆元年)的仲春时节,因为年老而留在上蓝(地名,今位于江西境内),与友人陈琏一起度过一段时光。作者在这段时间里继续拜访陈琏并共度了十几天,最后告别。
- “山立堂堂古白眉,一龙一象殿江西” —— 这是第二句,形容山峦屹立,气势雄伟,宛如古代的白眉老者,一龙一象分别象征江西省的山水风光。
- “春秋多寡弟兄是,朝暮往还宾主谁” —— 这是第三句,表达出作者对于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的看法,认为无论多少都是兄弟,无论早晚往来都是主人和客人的关系。
- “藤坐蒲团邀二妙,其间着我成三笑。” —— 这是第四句,描述一种修行的场景,用藤条编织的座椅和蒲草编成的坐垫邀请两位高僧进行对话,期间有三次笑声。
- “无夏无夷迹自融,不儒不释心相照。” —— 这是第五句,表示在没有炎热和蛮夷入侵的环境中,人们的行为自然融合,既不像儒家一样讲究礼仪,也不像佛教那样追求解脱。
- “远公送出如欲留,陶令辞行如欲休。” —— 这是第六句,引用典故,远公和陶渊明的故事。远公送别陶渊明时想要留下他,但陶渊明却要离开如同想要休息一样。
- “殊觉上蓝今胜践,少分前辈旧风流。” —— 这是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上蓝这个地方的赞美,认为它现在比过去更加值得去体验,而且能够感受到前辈们留下的风韵。
译文:
壬戌年春天的时候,我因为年岁已高而留在上蓝与友人陈琏相会,我继续访问他,我们共度了十几天之后告别。
山峦挺拔壮观,犹如古代的长者,一龙一象分别代表着江西的山水风光。
无论是兄弟之间的多少关系,都是手足之情;无论是主人还是客的身份,都是平等的关系。
我们在藤椅上坐着,以蒲团当坐垫邀请两位高僧进行对话,期间有三次笑声。
没有炎热和蛮夷入侵的环境,人们的行为自然融合,既不像儒家那样讲究礼仪,也不像佛教那样追求解脱。
引用典故,远公和陶渊明的故事。远公送别陶渊明时想要留下他,但陶渊明却要离开如同想要休息一样。
特别感到上蓝这个地方现在比过去更加值得去体验,而且能够感受到前辈们留下的风韵。
赏析:
这首诗是陈琏在明朝隆庆年间所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人物交往的描述以及对自己情感的体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