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有洲龙屈蟠,爪牙润泽鳞甲寒。
桃花水肥意腾跃,似欲上与青天干。
西昌有士龙变化,云可以乘泥可谢。
胪传未放雷呜春,弦诵犹挑灯破夜。
作成况遇今赵侯,萤窗开处吞龙洲。
儒风相高踏鹏背,士气自敢骑鳌头。
县前洲觜年年长,图谶会当应如响。
雁塔固无过我前,云台更要在人上。

这首诗的标题是《龙州书院》,它通过描绘龙州书院的景象和书院师生的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于书院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西昌有洲龙屈蟠,爪牙润泽鳞甲寒。”描述了龙州书院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书院的自然景观。”西昌有洲龙屈蟠”,意味着龙州书院位于西昌这个地方,而”龙屈蟠”则形象地描绘了书院的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爪牙润泽鳞甲寒”,则进一步描绘了书院的建筑风格,既有坚固的爪牙,又有润泽的鳞片,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二句”桃花水肥意腾跃,似欲上与青天干。”则是描绘了书院的景色。”桃花水肥”,形容了桃花盛开时的美景;”意腾跃”,则表达了书院师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两句诗既展现了书院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书院师生的精神风貌。

三句”西昌有士龙变化,云可以乘泥可谢。”则是对书院师生的描述。”西昌有士龙变化”,意味着书院师生如龙一般变化多端,具有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云可以乘泥可谢”,则进一步描绘了书院师生的才学和品德,他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行端正,值得尊敬。

四句”胪传未放雷呜春,弦诵犹挑灯破夜。”则描绘了书院的教学氛围。”胪传未放雷鸣春”,意味着书院的教学活动如同雷鸣般热闹,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弦诵犹挑灯破夜”,则进一步描绘了书院师生的学习精神,他们不畏艰难,挑灯夜读,追求知识的真理。

五句到九句则是对书院师生的赞美之词。五句”作成况遇今赵侯,萤窗开处吞龙洲。”表示书院的办学成就得到了当今的赵侯(指地方长官)的赏识和支持,书院如同吞下一条巨龙般的壮观景象。六句到八句”儒风相高踏鹏背,士气自敢骑鳌头。”则是对书院师生的赞美之词,他们儒风翩翩,气势如虹,敢于挑战困难,勇攀高峰。

十句到十一句”县前洲觜年年长,图谶会当应如响。雁塔固无过我前,云台更要在人上。”则是对书院未来的展望和祝愿。”县前洲觜年年长”,寓意着书院的地位将越来越稳固。”图谶会当应如响”,意味着书院的未来将会像预言所说的那样美好。最后两句则是对书院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书院能够继续发扬光大,成为天下第一学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龙州书院的自然景观、教学氛围、师生精神风貌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书院的宏伟壮丽和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诗歌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表达了对书院的喜爱和祝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