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当进犹自抑,老阴当退犹自激。
煦煦才融地出青,飕飕又肃天生白。
一曝十寒权在天,春行冬令风弄权。
我欲问天去天远,懒能更上讼风篇。
【注释】
少阳:太阳。老阴:太阴。煦煦:温暖的样子。
一曝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懈怠,没有恒心。权在天:指天气的变化。春行冬令:春天里施行冬天的政令。风弄权:指风的变幻无常。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物以写人。全诗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热切期望和向往。
“正月雨雪”四句,前两句写雪之始,后二句写雪之终。诗人抓住初雪与残雪的特点,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它们比作有意志的人,分别赋予它们不同的形象。初雪像少阳一样,当升时仍然抑制自己;老阴(太阴)当退时,仍然激动不已。初雪刚刚融解,就又刮起飕飕的北风来,使大地重新变得白茫茫一片。这两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然界的现象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一曝十寒权在天”,诗人认为初雪虽然暂时抑制了老阴,但天气变化无常,它的权力不在人掌握之中。这里诗人以“一曝十寒”喻指天气变化无常,而将“权在天”作为结论。“权在天”表明天气变化不受人的意志支配,诗人只能等待时机。
“我欲问天去天远”四句,诗人由天气变化想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他想象自己如果能够直接向上天提问,希望天不要下雪,因为雪是冬天的产物。然而,由于天气变化无常,他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最后,他感叹说:“懒能更上讼风篇。”意思是说:既然无法从天上得到满意答案,那就不要去争论了。言外之意是说:与其徒劳无益地争论不休,不如顺应自然规律,不去强求。
此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