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

安危魁柄倚谁操,敛笏千官拱赭袍。
能有本根持国论,岂须毫发间戎韬。
征求藉藉人多困,羁旅皇皇我亦劳。
栖宿与君何计得,半生飘荡似风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宋朝时期。这首诗的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等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1. 作者简介: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号南丰居士,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古文写作方面,尤其擅长散文和辞赋,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对后世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2. 诗歌原文:安危魁柄倚谁操,敛笏千官拱赭袍。 能有本根持国论,岂须毫发间戎韬。 征求藉藉人多困,羁旅皇皇我亦劳。 栖宿与君何计得,半生飘荡似风毛。

  3. 诗歌解析:此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思所感。首联写君王执掌国家的安危重责,百官纷纷拱手致敬;颔联则是说国家需要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理论来支撑,不需要在小事上耗费心思;颈联描绘了社会混乱、百姓困苦的景象;尾联则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无奈。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处境的感慨,体现了他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曾巩的《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和人民深切关怀的作品,同时也是一篇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也能进一步欣赏到曾巩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