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寒陟山砠,宵雨集僧堂。
蔽衣盖苦短,客卧梦不长。
鸣风木间起,枯槁吹欲僵。
向来雪云端,叶下百仞隍。
起攀苍崖望,正受万虑戕。
岁运忽当尔,我颜安得芳。
传闻羡门仙,飞身憩苍苍。
谁能乞其灵,相与超八方。
宿尊胜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尊胜院》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描绘了清晨登山住宿寺庙的经历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创作背景:曾巩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以散文著称,尤擅史馆修撰、典修五朝国史等职。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中《宿尊胜院》就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
诗歌原文:《宿尊胜院》原文如下:
朝寒陟山砠,宵雨集僧堂。
蔽衣盖苦短,客卧梦不长。
鸣风木间起,枯槁吹欲僵。
向来雪云端,叶下百仞隍。
起攀苍崖望,正受万虑戕。
岁运忽当尔,我颜安得芳。
传闻羡门仙,飞身憩苍苍。
谁能乞其灵,相与超八方。诗句解析:首句“朝寒陟山砠”展现了清晨的寒冷,诗人艰难地攀登山路;“宵雨集僧堂”则写夜晚雨落僧舍,营造出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心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艺术特色:曾巩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例如,“夜雨集僧堂”中的雨声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孤独,而山顶上的星空则代表着希望和梦想。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如“雪云端”、“枯槁吹欲僵”等,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宿尊胜院》作为曾巩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