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秀才

一年过腊已十日,馀日到春能有几。
春来远近不可问,冷碧先归在流水。
梅花向今独已繁,玉艳都占春风间。
草萌出土亦过寸,众芳次第挂清寒。
虚堂尽日对风影,我独此守青琅玕。
故人远来未一醉,车鞅欲去今谁攀?
怜君满腹富文彩,倦尾赤色无波澜。
连年礼部试多士,白羽舍置操榛菅。
君今忽忽负壮节,我亦春色羞衰颜。
况逢离别可奈何,忆人日老情日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吴秀才》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曾巩的这首诗作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哲思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及其背景:

  1. 诗人介绍
  • 生平: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一生跨越了北宋的政治舞台,为宋朝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成就:曾巩不仅在政治和文学领域有所建树,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深受后世推崇。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送吴秀才》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才华未得施展的深深惋惜和对自己年华易逝的感慨的诗作。原文如下:“一年过腊已十日,馀日到春能有几。春来远近不可问,冷碧先归在流水。梅花向今独已繁,玉艳都占春风间。草萌出土亦过寸,众芳次第挂清寒。”
  • 译文: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季与春天交替之际送别友人的情景。诗人感叹时光飞逝,春去冬来,自己与友人都已步入中年,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挥洒自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中如梅花般傲然绽放。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 艺术手法:曾巩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同时,他也很好地运用了对仗和平仄声调,使得诗歌既符合韵律又富有音乐美。
  1. 写作背景
  • 送别的场景:这首诗的背景是诗人在冬天送别友人吴秀才。这种季节变换的场景为诗歌增添了一种淡淡的愁绪,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浓厚。
  • 对友人的期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里有所作为,展现出自己的才华。这种对友人的期待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1. 文学价值
  • 文学风格:曾巩的诗风质朴而不失典雅,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 历史影响:曾巩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创作上,更在于他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送吴秀才》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曾巩深邃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对友情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曾巩文学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之星。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诗歌的朋友们来说,这首诗值得反复品味,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