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在天地,鼓吹犹橐籥。
烦蒸翕已尽,灏气乃浮薄。
群山翠相抱,尘霭如洗濯。
川源亦虚彻,派别归众壑。
嚣音灭蛙蚓,劲意动雕鹗。
蝇蚊自不容,虽有类钳缚。
驱之旧苦众,忽去宁匪乐。
俯仰自醒然,意适忘体瘼。
天运虽已晏,生物固未剥。
姜芋圃可掘,禾黍田始穫。
脱苞紫粟迸,透叶红梨渥。
幽花媚清景,鲜丛耀新萼。
西风动孤格,露晓愈修擢。
能终犯寒冱,讵可忽纤弱。
况当九日近,家酿成已昨。
温颜几杖适,弱质衣冠恪。
闺门自可会,非必千里约。
筝匏出人指,逦迤奋宫角。
初严小人献,终拜长者酢。
清言喜自洽,细故忧可略。
幸无职事顾,况荷租赋薄。
读书有休暇,得醉且吟噱。
八月二十九日小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二十九日小饮》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下面将从作品背景、文学特色、艺术手法和创作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作品背景:曾巩的这首诗写于宋朝的一个秋天,大约在八月二十九日这一天,具体年份虽不明确,但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季节特征以及与友人的小聚场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愉悦心情。
文学特色: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用词简练而不失韵味,能够很好地捕捉并传达秋季特有的氛围。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如“群山翠相抱,尘霭如洗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图景。同时,诗中的意象运用也十分巧妙,如把天地间的阴阳变化比作乐器的吹奏,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艺术手法:曾巩在诗歌中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包括比喻、象征等。例如,将天地间的阴阳变化比喻为乐器的吹奏,既形象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此外,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处理得恰到好处,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影响:曾巩作为北宋的政治家和散文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对后世文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八月二十九日小饮》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幅反映季节变化的精美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和艺术表现手法,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