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行二首

二月南湖春雨多,春风荡漾吹湖波。著红少年里中出,百金市上裁轻罗。
插花步步行看影,手中掉旅唱吴歌。放船纵棹鼓声促,蛟龙擘水争驰逐。
倏亲忽远谁可追?朝在西城暮南溪。夺标得隽唯恐迟,雷轰电激使人迷。
红帘彩舫观者多,美人坐上扬双蛾。断瓶取酒饮如水,盘中白笋兼青螺。
生长江湖乐卑湿,不信中州天气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湖行二首》是宋代诗人曾巩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南湖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雨、春风等自然景观,以及年轻人在春日里的活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二月南湖春雨多,春风荡漾吹湖波。著红少年里中出,百金市上裁轻罗。插花步步行看影,手中掉旗唱吴歌。放船纵櫂鼓声促,蛟龙擘水争驰逐。倏亲忽远谁可追,朝在西城暮南溪。夺标得隽唯恐迟,雷轰电激使人迷。
  2. 诗歌鉴赏:曾巩的《南湖行二首》以其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江南地区春季特有的美景。诗中通过对南湖春雨的描述,勾勒出一个清新湿润的景象;春风则赋予了水面以动态的美。诗句“著红少年里中出,百金市上裁轻罗”,将春日中的热闹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的年代。而“插花步步行看影,手中掉旗唱吴歌”则描绘了人们赏花时的悠闲与快乐,体现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整首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
  3. 艺术特色:曾巩的这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善于捕捉细节,用词考究,充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他的这种风格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那时的社会风气开放,文化繁荣。曾巩作为当时的文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元素,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反映。
  5. 影响评价:曾巩的《南湖行二首》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后人传颂。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文精神的体现。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看出曾巩的《南湖行二首》不仅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更在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这首诗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春天南湖的美丽景色,还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